2021年5月1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。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,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,生态优良, 资源丰富。历史文化厚重,特色产业名片亮眼,红色资源丰富。
当天下午,他首先来到医圣祠,了解“医圣”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,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,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。河南作为中医药学的主要发祥地,历史上诞生了张仲景等一批古代名医大家,涌现了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杂病论》等一批经典巨著。进入新时期,以传承创新为根本遵循,河南弘扬中医药文化,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应用,中医药事业持续快速发展。(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《河南中医:亮出我们的“金字招牌”》)
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、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南阳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,利用南阳医专、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等,每年培养人才3000多人。连续举办14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8届仲景论坛,打造中医药经方人才、产业合作、学术交流的服务平台。积极推进中药产业发展,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0多万亩,年产值60亿元。其中艾草种植面积24万亩,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%,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制品加工基地和艾叶集散地,产品远销东南亚、欧洲等地。截止2020年底,南阳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,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、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。(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《河南中医:亮出我们的“金字招牌”》)
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是“医圣”仲景的故里,而作为医学院的南医,仲景文化必不可少。比如针灸、中医药……
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,当地李氏针灸流派的第17代传人潘华教授带领学生进行腧穴定位和毫针刺法的实训课程。
她说道:“比如说黄帝内经,比如说《伤寒杂病论》,就是我们要重新再学经典,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创新,才可以再发展。”
这些都是仲景学子们所必须要了解的。从古文开始,了解与传承仲景文化,连接现代,创新发展。
然而,在传承的同时,中医药的创新也在加速推进。坐落在革命老区新县的羚锐制药用量较大的一种药材是颠茄草,但受病虫害高发等影响,无法大规模种植。河南中医药大学与新县结对帮扶,和羚锐制药在产、学、研方面广泛合作,建立中药材研发基地,解决了这一难题。
截至目前,全省已有中医医疗机构5623所、其中中医医院637所,拥有一批享誉全国的中医人才。
截至2020年,河南中药材生产面积631万亩、产量177万吨、产值175亿元,均位居全国前三位。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全覆盖,80%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规范化的中医馆,以中医医院为主体,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。
面对着这些不断上升的数据,肉眼可见的文化和经济发展,是仲景文化在新时代吸取精华,融会贯通的展现。
这次,央视等媒体不断报道我校仲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,标志着我校仲景文化的发展更进一步。
培养更多仲景学子,传承仲景文化,发扬医圣张仲景的医术文化,加强中医的传承与推广。